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神色疲惫萎靡,他正经受着长途跋涉的劳顿与疲惫。此时此刻他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我想不会是什么靓丽的光环与荣耀的赞赏,而是解除疲劳的一次休整。即使这仅仅是一次极其短暂地休息,一次精神与身体小小的放松与抚慰也能够满足他最基本的需要。的确在此环境中,他的要求也不会太高,即使是一所简陋破旧小小的驿站或客栈也能满足他的心愿。
可是,疲惫不堪的他正行进在一片空旷蛮荒凹凸不平的林间小路上。而放眼远眺在茫茫的林海之中前面也仅是这条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看不到尽头的茫茫之路。那即将坠落的夕阳正像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拼命地下压,天穹的黑幕被慢慢地拉上了。黑魆魆的山林,阴森森的山风把他完全笼罩在沮丧与失望之中。此时此刻行者的那份焦虑与忐忑是不言而喻的。
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绝望与失落中的他拐过一道山路之后,举眼远眺视野中隐约出现了几间简陋的茅草房或山坳中闪烁的灯光。这意想不到的情景定会使行者的心情顿时由忧变喜信心大增。 他应该暗自庆幸自己还是幸运的。今夜他可以不再露宿山野饱受风餐雨露的煎熬。终于有了一个能够落脚打尖的地方。
这些在荒漠旅途中的客店和驿站就是行者最大的希望! 那怕那地方即狭小又简陋,它也承载着行者的期盼与渴望。那是鞍马劳顿后行者可以重新恢复元气调整心态的地方。这种形容对现代人来讲可能是不可思议,但我描述的仅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大家不会心存疑义吧?
假若此时此刻需要调整抚慰的不是疲惫不堪的身体,而是一颗被世俗鞭笞,被谣言中伤,被绝症困惑滴血受伤的心。那需要重新抚慰和调整的地方我应该怎样称呼它呢?称之为心灵驿站还算贴切吧? 这话听起来好像有些危言耸听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有人可能要讲,这是某些人为了哗众取宠凭空臆想的话题吧。
其实不然,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此我不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众所周知歌坛巨星李娜就是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突然远离尘世销声匿迹遁入空门。再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霍元甲的扮演者黄元申及余小雪,傅冲,黄义达等等也都是在喧嚣声中悄然离去,过起了晨钟暮鼓孤灯一盏度春秋的生活。
他们为什么会在掌声与鲜花中匆匆谢幕,在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优厚的生活条件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大家都知道要做出这样一个关系到自己今后命运的决定是很不容易的,这即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又要有忍痛割爱的决心。因为这个决定是关系到她后半生是如何度过的。这可不是一时兴起或一拍脑袋就能做出的决定。那是需要反复斟酌炼狱似的精神煎熬与思想斗争才能做出的。
这种种突然冒出的情感冲动与人生转向是来自于他们赖以支撑的精神大厦如堆垒的积木一样突然崩塌。他们那颗原来对生活充满希望炽热的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枯萎了凋零了。 社会舆论的压力,感情上的挫败,疾病后的困扰如暴风骤雨般地向他们无情地袭来,使他们措不及防难以应付。意想不到的结局以摧枯拉朽之势把他们的精神防线彻底击垮了,使他们那颗脆弱的“玻璃心”不堪重负。
此时他们的心态被扭曲了,对人生的前景变得暗淡了。他们开始变得唯唯诺诺,处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们完全失去了往日那壮志凌云不畏艰险拼搏向上的信心。黑暗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希望被万念俱灰心灰意冷所替代。他们太疲惫了,心累了,心冷了。这是其走向极端的主要原因吧!这一切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毕竟他们事业的升腾与发展一直是社会上许多人一生所向往与追捧的目标。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沉迷于虚荣与浮华中的人最容易受伤。他们的意志是脆弱的,一生在赞扬声中长大的人们,经不起风浪与挫折的冲击。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他们漂浮沉迷在歌舞昇平的靡靡世界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他们被一层浮躁喧嚣贪欲争斗的硬壳所包裹,深深禁锢在光怪陆离的虚荣之中,环境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制约了他们的行为和操守。人们就如飘浮在污浊的水面上,饱受着权利与金钱诱惑的冲击,身不由己随流逐流。
一个人若想摆脱这一切束缚,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这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极大的定力,这是一件很难很难办到的事情。就如一个吸毒者或一个赌徒要戒毒戒赌一样。 存在决定了意识,环境改变了行为。归隐就是摆脱束缚的一种绝佳的途径。过去许多愤世之人在商海权力场中奋斗了一生,最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放弃,放弃这光怪陆离令世人仰慕的一切浮华与奢靡选择了归隐。当一个人决定放弃奢求甚至放弃生命,说明这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感情层面已降低到冰点,他的心已经彻底枯萎了凋落了。即使现在他仍然活在这个世上,那也仅仅只剩下一副躯壳在世间穿行。究竟是他们抛弃了社会,还是社会抛弃了他们,谁也说不清楚。归隐可能是他们最好的结局,最后的归属。
宗教信仰是人们抚慰滴血心灵的一付灵丹妙药。宗教的宗旨是使人们骚动的心慢慢地降温,回归平静回归理性。这可能就是宗教的神圣之处,也是它延续至今的一个可靠的佐证。 宗教信仰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具有着巨大的社会能量和潜力,甚至可以控制着人们的灵魂与精神世界。宗教总是教化人们行善,多做善事博爱平等。所以它才能够延续至今被世人所接受所信奉
佛教称: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相貌。原来一切的根本都在于心与性,而这个“性”字又是竖心旁心字边加一个生命的生——心生的。不清楚自己的心灵垃圾不可能祛除疾病,不可能转变命运。
信仰其实就是一种宿命一种精神回归。人生不过百年,人生苦短命运多舛。怎样看待人生怎样把握人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诠释。有些人把追求物质生活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这种人只能称之为金钱的奴隶,一切都只为了活着。还有一种人追求一种境界,把精神生活放在了首位。他们追求的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与体验。他们的人生必定会很精彩,很充实很有意义。
信仰说白了就是生命进化的一种助推器与孵化器。人们驾驭它也在享受其整个过程。一个人若活在恐惧里,活在悲哀中,活在烦恼与纷争中还不如跳出这个围城重塑人生。这就是改变信仰的初衷。 对于这个牵扯到怎样生存的话题很多哲人与文学家都有自己的诠释和见解。如托尔斯泰及中国的文坛巨匠老舍都谈起过。特别是老舍的“宗月大师”一文中,把对待人生的态度阐明的很透切很明了,大家不妨拜读拜读,从中得到启迪
信仰可能是一种无法深入探讨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许多科学家特别是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家,他们都应该称之为唯物主义者。但他们其中不乏有虔诚的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中国文坛特别是文艺界中信仰佛教的也大有人在。应该讲这些人应称之为人中之凤人中之龙,都是些明白人。为什么他们还相信这些虚无的事情呢?令人深思!
信仰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寄托与奋斗目标。当一个绝望之人,将死之人他们会什么都看透了看开了。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只要你看淡了也就释怀了,明白了。 在普通人眼中,僧侣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每日里都在单调地重复着诵经拜佛。可是他们那里知道,读经的人通过沉淀自我纯净心灵,他们的境界是在不断地提升,精神是在不断地飞跃。诵经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经书的魅力深不可测博大精深。精神层面的提升需要经过数次的飞跃。这需要具有一定的悟性定力与才智,其虚幻的意境无穷无尽其乐无穷。那种快乐与追求是一种精神解脱可以使你脱俗超凡极乐人生。
虔诚的信徒心里都是很平静很坦然的。他们把不道德的事情都看成是一种罪过与精神负担需要去赎罪。人人都会做错事有过不良的行为。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私念在作祟。有人认为这是小事不足挂齿,但在教徒的眼中这已是十恶不赦,必须赎罪。他们通过与神的沟通与交流来肃清自己的罪恶。有时,他们会为此而痛哭流涕不断地用泪水冲洗着自己罪恶的心灵,来洗心革面。大家可能对此无法理解甚至嘲笑。其实这些人太迂腐了,他们那里知道这种赎罪是卸下了心理包袱使自己变得无拘无束无邪无念,使他们变成一个坦荡潇洒之人没有了一点精神压力。
大家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高高在上之人,虽然他们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物质生活可以讲已达到奢侈糜烂。他们挥霍的是民脂民膏,但他们同时也背负了精神枷锁,惶惶不可终日,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你想这种感受是享福还是受苦,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粗茶淡饭虽然清苦了些,但他们喝得是舒心是恬静,吃得是安宁是坦然。什么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无私无欲无索无求,让时间凝结在静谧的时空里,看淡人生看透世间,在思考中品味人生参悟人生是最大的精神享受。
来源: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水电1842 赵佳鑫 审稿人:徐海天 编辑:赵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