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养成教育】防灾减灾 势在必行

2019-10-19 14:54:11  点击:[]

今天是第十个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需了解自然灾害。

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地质灾害和干旱为主,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和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今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1亿人次受灾,766人死亡,103人失踪,496.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2.4万间房屋倒塌,23.5万间严重损坏,94.1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6639.4千公顷,其中绝收246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63.2亿元。全国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频发,降水分布不均,洪涝和地质灾害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综合来看,前三季度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黑龙江、陕西、甘肃等省(区)洪涝和地质灾害相对较重,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洪涝和地质灾害总损失的82%。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大。此外,台风“木恩”“韦帕”“白鹿”也相继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杨柳”和“剑鱼”影响华南等地,给广东、海南等省造成一定损失;台风“玲玲”登陆朝鲜,影响吉林、黑龙江等省。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台风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偏多10%,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减少25%。风雹主要影响北方地区。 大范围强对流天气首次出现在2月17-19日,较常年偏早约20天。北方地区风雹灾害较重,5-7月,内蒙古、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等地都曾遭遇超10级大风,造成局地损失较重。


以下则是遇到一些常见自然灾害的保护措施。室内遇到地震时,第一时间找到藏身处,最好是就近躲避,寻找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开阔、安全的地方。台风来临时尽量不要出门,天台室外危险性远比室内要大。滑坡发生时,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不能选择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作为避难场地。

 

 

供稿单位管理学院  审稿老师:刘晨  撰稿人:赵越  编辑:赵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