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程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在5月23日中午在第二教学楼2204教室进行了养成教育总结大会。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高层次人才急需的今天,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思路。

“养成”本意为培养使之形成或成长。古人云:“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的本性自然生成,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也能使人形成或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真正的人才。

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般而言是指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具体地讲,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他们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条件。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作为教育目标,就与时下流行的道德规范教育、道德知识教育有所区别。道德规范教育和道德知识教育,是把道德原则规范、范畴及相关的伦理知识体系的传授作为主要目标。养成教育则不同,它更注重大学生的行为训练和品德培养,它是以行为教育为主线,力图在一定的情境、动机与行为方式之问构建稳固的联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沉淀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民族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兴衰荣辱而浴血奋战、死而后已。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崇有加,推崇诚信做人、诚信办事,对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对英雄模范人物十分向往,能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起到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作用。
供稿单位: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审核老师:赵宪女 撰稿人:范盈睿 编辑:赵云言